重難點提示
音程的概念中主要應該了解兩個音之間的關系,這種關系不僅僅只體現在音高距離,即音程的性質上,還包括色彩、緊張度、調式、調性意義等。
音程的構成是真正掌握并運用音程的基礎,特別是構成基本音級中的自然音程,對其性質、協和度等作適當背記,是十分重要的。同時,書面練習是必不可少的,而且要達到相當熟練規范的程度。
音程的性質是根據音級數與音數來確定的、這在教學中應予以充分注意。音程的分類可因視角不同,從而產生多種分類結果。如旋律音程與和聲音程,單音程與復音程,協和與不協和音程,等音程等分別是從形態、音程距離、聽覺感受等方面分類的?在教學中,應使同學們充分認識其中的道理。另外,等音程需要重點練習。
音程的識別應該從兩個方面訓練:一個是書面練習,即記譜上的規范、準確,對理論知識的正確理解和運用;另一方面,要培養對各種音程的聽覺感受,特別是要加強音程的色彩感受訓練以及音程與調式、調性關聯性訓練。
教學法參考
本節內容可以講授和書面練習結合,書面與聽辨結合,提供以下教法作參考。
● 關于音程,可以由前面的半音、全音概念導人。首先從字面上理解音程--音高距離,對"距離"的"測量"就有了"音級數","音數"等概念,音程的性質就可以掌握了;因為要對音程的發音過程進行書面記錄,所以就有了"旋律音程"、"和聲音程"等概念;由于音程還具有色彩、融合度等聽覺感受差異,所以,對音程概念的理解,就進入到了描述音與音"關系"的階段,從而引出其他音程分類概念,這樣就可以對本章內容建立起整體聯系。
● 對音程性質的理解和掌握重點在于書面練習與記憶(包括音響色彩的記憶)、聽辨結合,可以與視唱練耳課結合。同時,通過對音樂作品的聽覺感受來鞏固、加深理解,建立起對音程正確的內心聽覺。
● 等音程是等音概念的延伸,因此,在講授此節時,應結合等音來講,即可將已學知識串聯起來,又使學生便于接受和理解。同時,就像等音對于等音程一樣,等音程是學習等和弦的基礎,而且,對于轉調來說具有很重要的意義。
● 關于音程的擴大、縮小、轉位,主要應該以書面練習為主,同時結合鋼琴上的音響聽辨加深印象。
● 關于音程的協和與不協和,雖然從理論上我們分成了兩大類,但這兩大類的關系是"相對的",體會"協和"與"不協和"的概念,能夠幫助學生拓展視野,以免學生的思維陷于僵局。這種"相對性"還體現在等音程之間,在《理論篇》已經解釋了原因,但為了加深學生理解,必須結合實際作品進行比較聽辨。
● 理論篇的講述,可以嘗試讓學生就某一個內容進行講解,也可以進行分組、全班討論,教師加以引導等。總之,課堂教學模式的改變,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,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。
● 最后特別要強調的是音響感受的重要性。音程的概念必須靠音響來加深理解、加強記憶,與視唱練耳課結合,在幫助學生建立規范的音程理論觀點的同時,培養良好的內心音程聽覺。
教無定法,而學習有方,要鼓勵學生在課堂之外去獲取知識。在信息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,我們不能漠視。所以,利用多媒體技術、網絡技術等,在教學內容、教學方法等方面給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是必須的,也是可行的。課外可以要求學生通過互聯網,查找資料,寫小論文等,收效也會不錯。